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单位考试时政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17-02-07 20:17:55
   事业单位考试时事政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此前,“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虽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形成解决现实经济社会矛盾的倒逼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不断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新的目标,更加注重推动科学发展,更加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八年的时间,我们面前还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抓住本世纪难得的发展机遇,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体制基础。
 
    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法须慎重。近一段时间,有一些地区在媒体上宣称该地区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种提法是值得商榷的。
 
    经济发展目标不等同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建设目标。在这个目标体系下,具体提出了实现两个“倍增”的数量指标,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一些地区是根据实现两个“倍增”的数量指标,大体测算出经过5年或6年可以实现两个“倍增”的数量指标,所以宣称该地区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由五个目标体系组成的,除了经济建设目标之外,还包括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的政治建设目标、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的文化建设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社会建设目标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即使提前完成了经济建设这一重要目标,也未必能够提前完成其他目标。
 
    滥提“提前实现”是一种“大跃进式”的虚夸,容易误导大多数人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较容易实现。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过去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归功于改革开放,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只有一种选项,那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管理体制的协同改革。但深化改革必然触及到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会遭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与强烈反对。“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