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_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_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简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7-02-15 11:48:52
历史沿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于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长胡乔木,第二任院长马洪,第三任院长胡绳,第四任院长李铁映,第五任院长陈奎元,现任院长王伟光。
建院前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有经济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和情报资料研究室等14个研究单位,总人数2200多人。
从1977年至1981年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成立了工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财贸经济研究所、新闻研究所(现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后与世界经济研究所合并成立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西欧研究所(现为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研究生院和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等16个研究和出版单位。苏联东欧研究所(现为东欧中亚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也在这个时期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
1981年以后成立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政治学研究所、台湾研究所和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现有研究所31个,研究中心45个,含二三级学科近300个,其中重点学科120个。全院总人数4200多人,有科研业务人员32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76名,中级专业人员1200多名。他们中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和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干。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料丰富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行创造性地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使命。
科研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是与国家五年计划的实施同步进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除组织各研究所承担相当数量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外,还根据国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和各学科的特点及其发展,确定院重点项目和所重点项目。同时积极承担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或委托的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任务。重点研究项目通常是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的,参加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接受院、研究所的委托或自愿选择研究任务。许多重大课题,由多学科的学者参加,利用多学科综合优势,进行研究。也有一部分科研业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独立地进行研究。
文献资料的积累和利用,是各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设有综合性的图书馆,绝大部分研究所设有专业性的图书馆,拥有古今中外的基本文献资料,馆藏图书已达537万余册。其中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善本典籍、珍本图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和各研究所,分别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图书资料交换关系,并通过各种动态性、资料性刊物和文献题录、论文索引等信息载体,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学术信息。
学术交流
广泛地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期坚持的方针。近些年来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发展。在交流规模上,从1978年10多批数十人次发展到1995年1398批、4100多人次。在地区分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交流已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国外约200多个社科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基金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交流关系,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交流协议。交流对象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广大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的元首、政府总理、内阁长官及政界、学界著名人士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访问、讲演,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国际机构代表以及海外记者也经常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学术访谈。频繁的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而且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对外交流,有互派学者考察访问、开展合作研究、互派长期留学进修生、举办双边或多边学术研讨会、互邀学者讲学等多种形式。近年来,各个学科,无论是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等传统学科,还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法制建设和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在对外学术交流中都得到了发展,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得更加活跃。
日益发展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对繁荣中国社会科学事业、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对外学术交流与课题研究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对外学术交流,促进重点科研项目和学科发展。一批研究人员通过留学进修和访问交流,拓宽了学术视野,业务上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许多人已成为科研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科研成就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术著作、科学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资料翻译和文献整理等形式向社会各界提供科研产品。建院以来,共出版学术著作4293本,科学论文54517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7268份,翻译著作2787本,翻译论文16108篇,以及相当数量的古籍整理、校勘、注释、各种工具书和普及读物。年平均出版学术著作300本、科学论文3890多种、研究报告510多篇。
这些科研成果阐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咨询;为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施方案;整理和弘扬传统历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科学文化,推动学科建设。许多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文学评论》、《世界经济》等82种学术刊物,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学术信息。以出版学术著作为宗旨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和经济管理出版社也出版了大量社会科学研究著作,为中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历届院领导
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
郭沫若(1949.10-1977)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届院长、副院长、秘书长
第一届: 1977-1982
院 长: 胡乔木
副院长: 邓力群 于光远 周扬 许涤新 宦乡 马洪 张友渔 武光
宋一平 梅益
秘书长: 刘仰峤(1978.9-1979.4) 武光(1979.4-1979.10)
宋一平(1979.4-1979.10) 梅益(1979.10-1980.4)
第二届: 1982-1985
院 长: 马洪
秘书长: 梅益
副院长: 夏鼐 钱钟书 刘国光 汝信
第三届: 1985-1988
名誉院长:胡乔木
院 长: 胡绳
副院长: 赵复三 钱钟书 刘国光 李慎之 汝信
秘书长: 吴介民
第四届: 1988-1993
院 长: 胡绳
副院长: 郁文 刘国光 曲维镇 江流 钱钟书 丁伟志 李慎之 汝信
郑必坚 赵复三
纪检组长:汪文风(1991.2-)
秘书长: 刘启林(1988.2-1992.4) 龙永枢(1992.5-1993.10)
第五届: 1993-1998
院 长: 胡绳
副院长: 王忍之 汝信 滕藤 王洛林 刘吉 龙永枢
纪检组长:汪文风(-1994.11)李英唐(1994.11-)
秘书长: 郭永才
第六届: 1998-2003
院 长: 李铁映
副院长: 王忍之(-2000.7) 王洛林(-2006) 李慎明(1998-)
江蓝生(-2006) 陈佳贵(-2009)
朱佳木(2000.7-2012.4) 高全立(2000.7-)
纪检组长:李英唐(-2001.10) 林文肯(2001-2003)
秘书长: 郭永才(-2000.7) 朱锦昌(2000-2006)
第七届: 2003-2013
院 长: 陈奎元(2003.1-2013.4)
副院长: 王伟光 李慎明 高全立 朱佳木(2000.7-2012.4)
李捷(2012.4-) 武寅 李扬
纪检组长: 李秋芳(2003.8-2013.10)
秘书长: 黄浩涛(2006.10秘书长 2000.6党组成员-2013.7)
院长助理: 郝时远
副秘书长: 谭家林 晋保平 高翔
第八届: 2013-
院 长: 王伟光(2013.4-)
副院长: 王京清(2016.3-)李捷(2012.4-2014.4)
张江(2013.7-)李扬(2009.7-2015.5)李培林(2013.7-)
纪检组长:张英伟(2013.10-)
副院长:蔡 昉 (2014.9-)
秘书长: 高 翔(2013.7-2016.3)
党组成员:荆惠民(2014.5-)
院长助理:郝时远(-2015.12)
副秘书长:韩大川(2016.2-) 谭家林(-2015.12) 晋保平(-2015.9)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