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行文脉络之精准定位转折结构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17-05-11 16:10:55
  伴随着公职考试热度的依次攀升,我们的试题难度也在进一步递增。比如转折结构,它不再向从前一样,可以将重点的关键词极为明显直白的放置于文字之中。很多时候,我们在文段字里行间,是根本找不到信息词汇和提示语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分析转折结构,拨开“她最真实的容颜”,看看如何更加精准巧妙的判定转折文段
 
  转折结构的一般分成三大类:有明显标志词类,有微观标志词类以及无标志词类
 
  第一类:有明显标志词。当通篇行文出现诸如“可是”,“但是”,“其实”,“然而”,“却”等词汇的时候,所代表的就是最基础最直观的转折结构
 
  第二类:存在微观标志词的情况。所谓的微观标志词,就是指代那些转折关系并不明显,但实际上依旧起到了转折作用的词汇。例如“实际上”,“而今天”,“事实上”,“殊不知”等等。现在就以“殊不知”作为例子。殊不知表达的含义是:不知道的是。如果在文章中一旦涉及到了这个词语,很有可能是将知道的信息和不知道的信息加诸了一个比较,通过对比来强调我们所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从而起到了转折的关键作用。
 
  第三类:完全零标志词。纵览通篇行文的信息,没有出现任何可以代表转折结构的标志词语,这个时候,我们主要的判定原则还是分析行文脉络。若文章是以事物的对比来进行语言性表述的,那么就可以判定此文段为转折文段。因为对比之后必有转折,对比就是为了引出转折之后的核心信息。所以,我们依然可以根据此类语言铺述的方式,来判定该文段在本质上是否为转折文段。
 
  对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残酷统治怀有深深的愤慨的人们,往往把中世纪说成是漫漫长夜和科学的空白时期,为后人描述了一段科学上惨淡苍白的历史,这样的描述也不为过。然而人类总是要进步,无论多么黑暗的时代,它能禁锢人的手足,却无法阻止人们的实践;它能砍下人的头颅,却无法取消人们的思考。
 
  这段话意在强调欧洲中世纪:
 
  A. 科学发展一片空白
 
  B. 科学仍然有所发展
 
  C. 人们完全无法思考
 
  D. 每天都是漫漫长夜
 
  解析:此题在第二行后部分,“然而人类总要进步”中的“然而”起到了转折的作用,后文为重点描述的核心话题,概括后意在强调科学哪怕存在很多阻碍,依旧还是要发展进步的。所以选择B。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