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州试点探索州直事业单位人员遴选新模式

来源:阿坝日报 2018-07-17 10:24:17
  原标题:阿坝州试点探索州直事业单位人员遴选新模式
 
  阿坝州针对事业单位人员难流动、人岗僵化、人岗不适等问题,按照“需求单位编制总量不增,考调人员编制本级统筹,编随人走、动态管理、人走收编”的原则,率先在6个州直事业单位试点开展统筹编制公开考调29名工作人员,积极探索实践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干事激情与活力。
 
  一、打破体制壁垒,变“人选岗位”为“岗位选能”。一是放大导向效应,树立正向标杆。过去针对个别实绩不优、队伍管理不好、工作量不大的申请用编单位,主要采取“多报少批、早报缓批”等方式进行限制和管理。试点一律不再纳入统筹范畴,将视线对准任务重、压力大、编制少,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单位和岗位,真正树立起“认不认同大家评、需不需要集体定”的招考导向,实现单位意愿、工作实绩和组织认同的有机统一。针对公开选调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深入探索“编随人走”模式,鼓励有用人需求的州直事业单位,通过公开选调方式进人,确保统筹编制工作“落地生根”,充分激发各单位参与公开选调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突破传统方式,拓宽选人渠道。长期以来,州本级工作人员一般来源于公开招聘和县(市)乡(镇)机关,大部分直接招聘到州级机关工作的事业干部难有机会流动,部分人岗不相适人员也难以发挥特长。试点突破传统选人方式,将选拔范围扩大到全州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将州级机关人员报考条件放宽至不限制基层工作经历,对特别优秀人员还放宽年龄和学历限制,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开辟了人才柔性流动新通道。三是转变被动挑选,实现主动参与。在传统考调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推荐结果失真、优秀人才不能参加选拔、被动接受组织选拔等情况时有出现。试点重点对考调报名程序进行创新,采取组织推荐和报考者个人自荐方式进行,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符合条件人员报名参加考试,旨在通过创新考调模式,让所有符合条件人员都参与竞争,实现了“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的转变。
 
  二、注重实干导向,变“应试选人”为“能者居上”。一是科学设定条件,更加注重以用为本。将考调的岗位、专业等条件设置全部下放到各单位,同时加强考调岗位需求和岗位分析,要求各单位将岗位所需的核心素质和能力要求明确到考调具体条件、运用到面试环节、贯穿到实绩量化之中,促进了岗位分析、干部识别、操作规程的精细化,既可使应试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报名参考,也有利于缩减周期和成本,优化了公开考调工作。此次考调的面试和实绩量化工作,考生岗位关联度达95%,专业对口度达50%。二是实行差额竞争,防止简单以考定论。此次考调淡化了“以考定胜负”,实行考试准入,防止简单以考定论。面试后,根据笔试折合成绩和面试折合成绩的总和,从高分到低分形成差额人数确定考核人选,进行为期不少于1个月的顶岗实习。考察单位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进入实绩量化考察环节人选,在同一科室或岗位试用,由同一考察组进行考察。通过德的考评、民主测评和实绩评价“三评”方式,对考调干部进行实绩评价,有效防止“揽功”、“注水”现象。三是推行实绩亮晒,确保考准考实。科学制定量化考察评分体系,按照“岗位相适关联度、实绩展示公信度、中心工作参与度、考核考评认可度”四大类别,把考核指标细化为学习培训经历、基层工作经历、重大工作经历和个人立功受奖等,对干部进行全方位量化评价。加大干部参与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以及个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在实绩考核中的权重,确保“积极进取、实绩突出”的干部考得出来。
 
  三、凸显试点成效,变“一定终身”为“源头活水”。一是创新评价择优选拔机制。统筹编制公开考调,不仅能够比较清晰地晒出单位的实绩,更能清晰的看到干部综合素质的差异和主要德才表现,实现了正确评价用人单位和考调干部由虚到实、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为全面客观评价、科学使用干部提供了一把尺子。促使广大干部逐渐认识到,无论单位实绩和个人进步,不能靠资历只能靠实力,关键是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同台竞争比选,让申请用人单位和干部都能认清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增强提升完善的紧迫感,促使单位争先创优,干部积极进取。二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统筹编制公开考调,将综合测试、量化考核、顶岗试用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不唯考试唯实绩、不唯资历唯能力”选人的用人导向,从机制上强化了干部队伍的竞争意识,使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实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改善和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此次试点的4个单位6个职位进入顶岗试用的10名干部中,30岁及以下占90%,大学以上学历和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均占100%,具有多岗任职经历的占47%。三是鲜明正确用人导向。统筹编制公开考调,真正把用人视线对准综合素质高、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树立了“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坚持全程信息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有效杜绝了说情、打招呼等干扰,遏制了任人唯亲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树立了“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得利”的用人导向,提升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