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积累:诗句中反映出的气候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20-01-19 13:48:44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常识是“诗句中反映出的气候”相关考点。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凉州词》)。


  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风从海上而来,携带水汽丰沛,容易引起降雨。但是玉门关以西地区(玉门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西端),深居内陆,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较少。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3.“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苏轼《惠州一绝》)。


  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罗浮在今天广东省境内,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光照较多,夏强春弱,四季宜耕。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对流雨是世界四大降水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之一,因是冷暖气流呈上下对流运动而成云致雨而得名。对流雨时常出现于热带,亚热带或温带的夏季午后,以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为常见。 因日照很强,蒸发旺盛,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冷却,凝结成雨。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反映我国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时节,(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7.“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因水汽含量大,秋季日温差大,晚上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降雨。


  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在春季,由暖锋形成的春雨,一般雨势较小。


  9.“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苏轼《船棹风》)。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出梅日期。“三时”指夏至后半月,“舶棹风”指东南季风,意指七月上旬后半期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

 

\

 

  学完理论知识后想刷题练习,建议加入公考通【常识直播刷题课】,原价199,现预售仅需1元


  刷题时间:1月16日-20日,每晚19:30开刷。提醒,课前不提供当天刷题内容,边上边做边讲,每节课50题左右,刷过的题目当天课程结束后会整理成电子档传到资料区供大家下载。


  出题范围:法律、政治、经济、科学、人文历史、公文、管理、地理国情


  讲课老师:李猛元。有4年公考培训授课经验,公考通公基、常识教研负责人,精通各地事业单位笔试内容,善于借助有趣的形式向学员传达有用的知识。


  双重福利


  1.五天直播的课上,会抽发言的考生送价值149元的四册公基真题库(4000题)


  2.五天连续朋友圈打卡,截图发给助教微信,可以领取神秘奖品(点击下图加入课程)

 

常识直播刷题课

点击图片查看课程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