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经济双循环
热点背景
5月23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他深刻分析国内国际形势,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阐释了提出构建这一新发展格局的主要考虑,并强调了“大循环”与“双循环”的内在逻辑关系。
8月20日在安徽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21日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他又对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出极具针对性的具体要求。
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从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9月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又从改革的角度提出要求,强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此外,在习近平近期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党外人士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新发展格局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
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深刻分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优势、短板、重点等,从创新、开放、改革等方面提出要求,还着重强调了一些需要特别注意和把握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模拟试题
近日,习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一、概括话题,给予肯定评价。
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
三、结合实际,分析“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性。
(1)要适应我国比较优势变化的迫切要求。现在,我国劳动力丰富,但成本持续上升,且资金供给相对充裕,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此情况下,迫切需要提升国内循环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我国在国际循环中的位势,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阶段变化的迫切要求。现在,我国总体上进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新阶段。所以必须更好地挖掘内需潜力、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潜力和参与引领国际循环的潜力,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经济自主可控发展能力,构建新的双循环发展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好地为全体人民所共享。
(3)适应国际环境深刻调整的迫切要求。现在,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不断发酵,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最大程度激活内生动力和活力。同时,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结合实际,分析如何扎实推动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发展。
(1)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内需是由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有机组成的体系。应针对不同类型主体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
(2)要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应深入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
(3)要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让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4)要将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强大支撑,深入参与引领国际经济循环。眼下,国际金融危机前形成的世界经济三角循环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新型分工方式、新型产业链价值链和区域化供需网络正在兴起,我国在新形势下的国际经济循环中大有可为。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