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集美大学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方案

来源: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03-25 16:26:05

集美大学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

学校现有21个学院,7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及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8个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水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全日制在校生27000多人,专任教师约1500人。学校现有21个学院,7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及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8个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水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全日制在校生27000多人,专任教师约1500人。

因工作需要,拟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138名。根据《福建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暂行办法》的规定,因工作需要,拟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138名。根据《福建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暂行办法》的规定,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的教师招聘工作,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符合我省现行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

3.普通师资原则上年龄应为18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在1980年3月至2003年3月期间出生)。取得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报名者应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认证书等资格认定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

二、招聘岗位及要求

招聘岗位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

招聘人数

学历

学位

职称

其他
要求

杰出人才

领军人才

学术骨干

航海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

4

博士、教授、副教授

见表格下方

备注

信息与通信工程

2

控制科学与工程

1

船舶与海洋工程

1

轮机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

3

水产学院

水产养殖学

1

水产动物医学

1

渔业资源学

1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和程

1

化学工程/生物化工/食品生物化学工程/发酵工程

1

体育学院

体育学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

4

财经学院

经济学/会计学

2

师范学院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

1

工商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1

审计学(含会计学审计方向)

1

工商管理

1

音乐学院

音乐学/音乐教育/声乐专业

2

美术学院

美术学

1

设计学

1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1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科

1

理学院

基础数学/

2

应用数学

2

数学教育

1

光学与光电子学

1

凝聚态物理

1

外国语学院

英语

1

翻译

1

日语

1

法学院

社会学/社会工作

1

法学

1

文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2

港口与环境工程学院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

1

环境工程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哲学学科各专业

1

政治学学科各专业、管理学科各专业

1

历史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专业

1

教育学科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 史

1

普通师资

航海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

4

博士

见表格下方

备注

船舶与海洋工程

2

博士

信息与通信工程

2

博士

物流管理与工程

2

博士

轮机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

7

博士

水产学院

水产养殖学

1

博士

生物信息学

1

博士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3

博士

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发酵工程

2

博士

体育学院

体育学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

2

博士

财经学院

国际贸易学

1

博士

金融学

1

博士

投资学

1

博士

财政学/税收学

1

博士

经济学

1

博士

会计学

1

博士

师范学院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师范)

3

博士

学前教育

1

博士

心理学

1

博士

工商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

1

博士

审计学(含会计学)

1

博士

工商管理/旅游管理

1

博士

音乐学院

舞蹈学/舞蹈表演

2

博士

美术学院

美术学/设计学

4

博士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2

博士

信息与通信工程

2

博士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博士

网络工程

1

博士

智能科学与技术

1

博士

软件工程

1

博士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2

博士

动力机械及工程

1

博士

通风及空调工程(或制冷及低温工程)

1

博士

理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

博士

基础数学

2

博士

应用数学

2

博士

数学教育

1

博士

光电信息科学

1

博士

应用物理

1

博士

外国语学院

翻译

1

博士

日语

1

博士

法学院

社会学/社会工作

1

博士

法学

1

博士

文学院

文化产业/戏剧影视文学

1

博士

港口与环境工程学院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

2

博士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哲学学科各专业

4

博士

政治学学科各专业、管理学学科公共管理各专业

3

博士

历史学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专业

2

博士

教育学学科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专业

1

博士

军事学学科、军事经济管理学科、兵种指挥学科、保障指挥学科各专业

1

博士

备注:

☆师资引进的对象和基本条件

1.杰出人才

杰出人才是指学术造诣高深,已取得所在学科国内外公认的重要成就,对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能够引领学科前沿,掌握关键技术,具有凝聚多学科协同攻关,赶超或保持国内外领先水平能力的人才。

A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牵头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牵头人;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牵头人。海内外具有与上述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B类: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含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下同)一等奖(排名前2)、二等奖(排名第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特别荣誉奖、专著类一等奖(排名第1);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1);原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原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1);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第1)。

若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应具有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 [排名前100名,以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指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研究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THE世界大学排名,下同] 教授或研究员职位任满5年。

C类: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青年拔尖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部委产业、领域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不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第一负责人;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前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排名前2)、二等奖(排名第1);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2)、一等奖(排名第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2)。

若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应具有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教授或研究员职位。

2.领军人才

领军人才是指在国内外相关学科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学术组织管理能力,能统领现有学术队伍开展高层次的学科建设工作和学术活动的人才。

领军人才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具有博士学位。一般应具有国家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相应的学科或重点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经历,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人选;省引才“百人计划”人选;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或相当等级的其他省、直辖市人才项目入选者);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前2)、一等奖(排名第1);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1);中国专利金奖获得者(排名第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负责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负责人;近6年累计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于3项;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累计理工科不少于2000万元、文科不少于500万元。

若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应具有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副教授或副研究员职位。

3.学术骨干

学术骨干是指在本学科领域造诣较深,学术思想活跃,有学术发展潜力,科研能力强,在团队攻关中起重要作用的人才。

学术骨干应具有博士学位,人文类≤45周岁,理工类≤40周岁,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省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2)、二等奖(排名第1);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2)、二等奖(排名第1);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省专利奖一等奖(排名第1);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2)和二等奖(排名第1);近6年理工类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于2项、人文社科类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于2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不含人才项目);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累计理工科不少于1000万元、文科不少于250万元。

若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位或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且在海外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连续3年以上,并同时具备近5年内,人文社科类(限第一作者,下同)发表SSCI、A&HCI收录期刊论文不少于6篇,理工类(须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下同)发表SCI一区收录期刊论文或Top期刊学术论文不少于8篇。

4.普通师资

A类:年龄≤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近3年参与过科研项目研究,且人文社科类在一类刊物(参照《集美大学刊物分类办法》执行,下同)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4篇、理工类发表SCI二区收录期刊论文或Top期刊学术论文不少于5篇或授权与所从事项目研究相关的发明专利4个(排名第1)。

B类:年龄≤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近3年参与过科研项目研究,且在一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或在二类刊物发表论文不少于4篇或授权与所从事项目研究相关的发明专利2个(排名第1)。

C类:年龄≤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近3年参与过科研项目研究,且在二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D类:具有博士学位,航海类双师型教师,体育、音乐、美术术科教师。

☆师资引进待遇

1.学校提供的待遇

单位:万元/人民币,税前

人才类别

科研启动金

安家费及购房补贴

年薪

理工类

人文社科类

杰出

人才

A类

面议

1000

200

B类

面议

500

120

C类

面议

300

80

领军人才

300-600

80-150

200

60

学术骨干

100-150

25-40

80


普通

师资

A类

50

15

50


B类

20

6

30


C类

10

3

18


D类

0

0

13


2.省市有关待遇

人才项目

生活津(补)贴

住房补贴

安家补助

福建省年度紧缺急需人才

2000-5000元/月

发5年

14-18万元

分5年发


福建省引进A、B、C类高层次人才



25-200万

福建省海纳百川人才



100-200万

厦门市海纳百川人才



50万

厦门市新引进人才

3-5万



厦门市高层次及骨干人才

协助向厦门市政府申请保障性住房。

三、信息发布

招聘信息在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集美大学人事处招聘信息网公开发布。

四、报名和资格审查

1.报名时间:2021年3月25日——2021年12月31日

2.报名方式: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请于报名截止之日前将应聘材料报送到集美大学人事处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集美大学招聘邮箱rmk@jmu.edu.cn,逾期不予受理。(邮件主题请按如下格式:姓名-专业—应聘岗位名称)

报名材料包括:

(1)《集美大学师资引进申报表》;

(2)身份证复印件;

(3)学历、学位复印件,毕业生暂时无法提供学历、学位复印件的,应书面保证学历学位真实性;取得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者应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4)应聘岗位要求的其他证书或工作经历证明复印件。

应聘人员所留联系方式应准确无误并确保招聘期间保持通畅。

3.资格审查:应聘人员应严格按照招聘岗位的条件要求报名,并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个人填报信息不实,不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一经核实,即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

五、考核

根据《福建省人事厅关于转发<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通知》(闽人发〔2006〕10号)有关规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根据《福建省人事厅关于转发<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通知》(闽人发〔2006〕10号)有关规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

六、体检

体检标准及项目参照我省现行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执行,未按时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体检标准及项目参照我省现行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执行,未按时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

七、公示七、公示

考核、体检合格,且符合岗位各项条件要求的拟聘人选在集美大学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考核、体检合格,且符合岗位各项条件要求的拟聘人选在集美大学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

八、聘用八、聘用

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办理聘用核准手续,单位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办理聘用核准手续,单位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九、联系方式九、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厦门市银江路185号集美大学人事处

邮 编:361021

电 话:0592-6181079 6181261

E-mail:rmk@jmu.edu.cn

十、监督十、监督

本次招聘工作由集美大学组织实施。集美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对招聘工作进行监督。监督电话:0592—6181580(集美大学纪委)、0592—6181261(集美大学人事处)。本次招聘工作由集美大学组织实施。集美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对招聘工作进行监督。监督电话:0592—6181580(集美大学纪委)、0592—6181261(集美大学人事处)。

十一、注意事项十一、注意事项

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学校将及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告知应聘者有关学校的防控要求,请广大应聘者理解并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个人健康监测,确保应聘顺利进行。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学校将及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告知应聘者有关学校的防控要求,请广大应聘者理解并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个人健康监测,确保应聘顺利进行。

附件:集美大学师资引进申报表.doc

集美大学师资引进申报表

集美大学人事处

2021年3月25日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