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永岸公考 2024-06-14 11:34:36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答题水平,本文特别推荐热点解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热点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企业要生产出高质量的放心食品,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之高、法治建设之快、政策措施之严、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食品安全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存在差距。新征程上,我们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要部署,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
 
  【公考角度解读】
 
  【重要性】
 
  1、保障公众健康。食品安全首先关乎的是公众的健康。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如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等,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因此,保证食品安全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
 
  2、维护社会稳定。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个体健康,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食品安全事故容易造成群体性发病,引起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如果食品安全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消费者的恐慌心理,甚至会导致社会动荡。因此,保证食品安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3、促进经济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影响到经济发展。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食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食品出现问题,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市场的信心,最终影响到整个食品工业的发展。
 
  4、提升生活质量。食品安全问题还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食品不仅是人们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还是关系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角色。保证食品安全,就是保证人们能够吃到安全、营养的食品,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5、保护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消费者有权知道他们所购买的食品是否安全,是否有毒有害。如果食品出现问题,消费者有权得到赔偿。因此,保证食品安全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存在问题】
 
  1、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
 
  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2、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一是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3、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
 
  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4、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5、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具体举措】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必须把握好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序社会的辩证关系,在“产”“管”“治”上下功夫,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政府监管、社会共治,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监管和高水平治理的有机统一。
 
  1、在“产”的方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食品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激励的市场作用带动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加强品牌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赢得市场的重要资源。进入新发展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实施食品领域品牌提升行动,引导企业主动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基础上,探索建立食品质量标准体系。
 
  2、在“管”的方面,完善高水平监管体系。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突出体现了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从维护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长远目标考虑,严格执行法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统一的行政执法程序和标准,严格落实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普法宣传力度,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解读,在全社会营造尚德守法的良好环境。
 
  3、在“治”的方面,大力培育食品安全文化。以食品安全文化凝聚更深层次的价值认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涵养诚实守信文化。要加快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培育人人参与意识。食品安全事关人人,食品安全人人有责。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注重引导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食品安全良好氛围。